在传记作家陈祖芬看来,“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安徒生;很久很久以后,更需要安徒生。”陈祖芬称,没有童话的国家是一个缺乏想象力的国家,尤其在当下的社会现实。“当今世界过于现实,少却了几分天真,是社会的一大缺憾。”身为传记作家,她采访过许多优秀人物,对这些采访对象,她发现一个共性,就是“都有童心”。“健康阳光的人必定有一颗童心。天真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源头。”“没有三分天真往往难成大才,即使成为大才也不一定可爱。”资深出版家、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称,中国对“童话”的重要性有认知,始于“五四”时期对欧美童话的译介,中国原创童话也在持续的译介工作中出现。“也就是说,童话在西方有几百年历史,但在中国也就有百来年历史。假以时日,中国肯定不缺乏走向世界的优秀童话。”
白冰称,大家对中国童话的现状,不必过于悲观。“不仅仅是童话,如今整个本土童书的创作,近十年进步都不小。”其一,金波、曹文轩、秦文君、伍美娟等一线儿童文学作家,已形成一个有生命力的创作梯队;其二,中国在大量引进欧美童话的同时,也在把本土童话推向世界。“譬如曹文轩的作品,已在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出版,韩国甚至已把曹文轩小说列入教材,新加坡已有曹文轩读者俱乐部。”第三,从图书市场分析,原创童书的读者对码洋的贡献率也越来越明显。“以畅销书为例,十几年前 ,畅销童书排行榜的前十位 ,绝大多数是引进图书。同一书榜如今已发生逆转,占据销量排行榜的绝大多数,是中国本土原创作者。”
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中国人产生广泛影响的童话,多为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小王子》这一类“舶来品”。“《小王子》老少咸知,据我所知的中文版就已有十几个版本”。白冰坦承,中国童话创作,相较欧洲国家还存在不足。“伟大的童话,都是跨越国界、跨越文化差异、跨越时空的。”
出版人黄集伟对记者称,中国流传的安徒生童话版本,甚至是“简约版”的。“一些国人认为黑暗的东西,被删除了。”而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与中国人对童话的认识肤浅相关。“童话书,绝不等于弱智书。”黄集伟强调,尽管童话属于不同年代,不该用古典童话标准要求现代人的写作,但中国人对童话的认知,限制了中国人的童话创作。
就“认知”,郑春华对记者表示了另一角度的忧虑,“中国现在的儿童文学最大的问题,正是价值观的问题,里面渗透了太多成人世界里庸俗的东西。”此外,出版人白冰强调,“西方要求童话有趣而且有益,但把‘ 有趣 ’放在‘ 有益 ’的前面。童话不仅是教化的载体,要从人性的角度写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