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在帖木儿王朝赞助下,兴盛于阿富汗西部赫拉特城的细密画派。创建人是伊斯兰教征服者帖木儿之子沙阿·罗赫(Shah Rokh)。但把它发展成重要的绘画中心,并把波斯和阿富汗艺术家引进宫廷的却是其子贝逊库尔·米尔札(Baysunqur Mirza, 1433年卒)。作品通常是在手稿(一般是诗稿)中加插图,有时作在丝绸上。赫拉特画派的风格取自大不里士画派(Tabriz school)、设拉子画派(Shiraz school)等多种绘画传统 。但对其影响最大的则是在14世纪中叶至1400年左右来自蒙古和贾拉伊尔画派的透视法(perspective)。在赫拉特画派细密画中 ,整个画面上呈现出各种重叠的平面,有成群的或单个的人物。互相重叠的人物或风景并列,产生一种前後交错的效果。该画派早期的人物形象都有同一风格:身材瘦长 ,长头尖须 ,姿势各异,显得栩栩如生 ,在任何景象中都表现出在做著某种动作。该派的艺术家善於细节描写,构思奇特,用色鲜豔而不刺眼,造成许多美妙的层次。後期的赫拉特画派以 贝赫札德 (Behzad)的人物画像为主,贝赫札德以一种和谐的、想像的和戏剧性的风格描绘人物,而不侧重描绘人物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