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博利·比亚兹莱(Aubrey Beardsley 1872—1898)1872年8月21日出生于英国南部海滨城市布莱顿 (Brighton)。其父文森特·比亚兹莱(Vincent Beardsley)是一个珠宝商的儿子,继承了一点财产,可是却在结婚时被另一个女人指控逃婚而失去财产,于是家道中落,不得不来往于布莱顿和伦敦之间时时寻找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酿酒厂里做小职员。其母埃伦(Ellen)是一个军官的女儿,家境富裕而受过高等教育,嫁给文森特后不得不住廉租屋,并且做家庭教师以谋取家用,因此常感嫁错了人,而把所有的爱和精力都投入在培养儿女身上。比亚兹莱还有一个仅比他大一岁的姐姐玛白(Mabel Beardsley, 1871-1916年),姐弟两人感情极好,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一起,有了秘密也互相倾诉。埃伦培养起儿女对文学和音乐的爱好,她本身也是一个颇有造诣的钢琴家,经常指点儿女们弹奏钢琴。比亚兹莱非常喜爱德国著名歌剧、作家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3 - 1883年),而据说他在音乐上的天赋远大于绘画。
可是,7 岁时比亚兹莱被诊断患有肺结核,因此不得不被送到没有音乐环境的苏塞克斯郡上学,因为那里的空气适合于养病,后来又以同样的理由被送到埃普索姆——这种漂泊的日子倒与他晚期的生活颇为相近。1885-1888 年比亚兹莱在布莱顿语法学校上中学,毕业后随父母搬到伦敦,先在一家建筑师办公室工作,后来又成为一家保险公司的职员。比亚兹莱不喜欢这个工作,可是时机未到,他一边工作,一边在威斯敏斯特的一个工作室里学习人体绘画。
1891 年 7月发生了一件对比亚兹莱有重要影响的事情。他和玛白一起拜访了著名的画家爱德华 · 伯恩一琼斯爵士( Sir Edward Burne-Jones,1833-1898年),同时奉上几幅画作以供批评,后者发现他的才华而鼓励他走职业画家的道路。同时伯恩一琼斯还为比亚兹莱找了一个夜校来学习绘画的专门技能,可是比亚兹莱只是为老师画了一些漫画像就再也不去了。这也是比亚兹莱受过的惟一的正式训练,可以说比亚兹菜的艺术完全是自学获得的。
他的首次大型插图作业是为《阿瑟之死》配图。比亚兹莱制作的插画充满了天鹅、精灵、骑士等与故事没有直接关系的奇幻细节。
比亚兹莱初露锋芒是在1892年夏天,接受了出版商登特的绘制 《亚瑟王之死》插图的任务。一共300余幅插图、标题花饰等,得到了250磅报酬。这促使比亚兹莱决心走上职业画家的道路。
和比亚兹莱命运有关的一个重要人物是当时著名的唯美主义作家,也是文坛领袖王尔德(Oscar Wilde,1854一1900年)。1893年2月他的代表 《莎乐美》法文版在巴黎和伦敦同时出版,4月《画室》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比亚兹莱为《莎乐美》所做的一幅插图以及其他8幅作品,引起王尔德和著名出版商莱恩(John Lane)的注意,后者决定出版《莎乐美》的英文版,由比亚兹莱做插图。1894年4月莱恩创办著名杂志《黄面志》,由比亚兹莱做美编,亨利·哈兰德(Henry Harland,1862¬—1927年)做文编,而以比亚兹莱为灵魂人物。《黄面志》一经出版即引起轰动,竟至成为19世纪90年代的象征,这固然和时代的大气候有关系,然而也和比亚兹莱有莫大关系。很难说是时势成就了英雄还是英雄成就了时势,比亚兹莱赫然站在了历史的中心。
《黄面志》 是比亚兹莱事业的顶点 。整整一年比亚兹莱春风得意,虽然对他作品的指责一直不断,但是并不妨碍他如日中天的名声。一直到1895年4月5日,王尔德因为“ 有伤风化”罪被捕,临行前顺手夹了一本黄色封面的书在肋下,第二天报纸报道“ 王尔德被捕,肋下夹了一本《黄面志》”,比亚兹莱的厄运到了。由于比亚兹莱曾为《莎乐美》制作“不堪入目”的插图,民众在心中已经把比亚兹莱和王尔德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因而王尔德的被捕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比亚兹莱。迫于压力,莱恩解雇了比亚兹莱,并且换掉比亚兹莱为《黄面志》第五期所做的一切插图。同时,再也没有谨慎的出版商敢于出版比亚兹莱的作品,比亚兹莱的经济立刻陷于困顿。雪上加霜的是,他的肺病也重新爆发。
这时有两个人向比亚兹莱伸出了援手 ,一个是虔信的天主教徒马克一安德烈·拉夫洛维奇(Marc -Andre - Raffalovich,1864一1934年),一个是大胆的,也是臭名昭著的出版商莱奥纳多·史密瑟斯(Leonard Smithers,1861一1907年)。拉夫洛维奇促使比亚兹莱最终阪依了天主教,史密瑟斯则支持比亚兹莱和亚瑟·西蒙斯(Arthur Simons,1865-1945年)一起创办了《萨伏伊)}杂志。《萨伏伊》是比亚兹莱的另一个重要创作期。比亚兹莱同时绘画和写作,创作了《在山下》、《理发师歌谣》等文学作品,同时绘制了美妙的插图。这一时期他还为许多文学名著,例如阿里斯托芬的《莉希翠塔》、蒲柏的《劫发记》、本·琼森的《沃尔普尼》绘制了插图。同时他也发展出变化更为丰富的风格。但《萨伏伊》不久也由于各种原因夭亡了。
生命晚期的比亚兹莱为了养病经常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 ,而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法国。1898 年,比亚兹莱在法国南部一家小旅馆里去世,年仅26岁。
比亚兹莱从小醉心于文学与音乐,并在这两方面有着良好的素养,他的画充满着诗样的浪漫情愫和无尽的幻想。他热爱古希腊的瓶画和"罗可可"时代极富纤弱风格的装饰艺术,同时东方的浮世绘与版画也对他的艺术道路产生了深切的影响。
当世纪末的英国画家们沉溺于在古老传说的故纸堆里找寻着美丽与温婉的诠释的时候,比亚兹莱却用一种更新更绝对的方式表达他自己的艺术理念。"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黑白方寸之间的变化竟是这般魅力无穷,强烈的装饰意味,流畅优美的线条,诡异怪诞的形象,使他的作品充斥着恐慌和罪恶的感情色彩。
无论从外形 ,还是艺术来说 ,都是上帝给唯美主义运动特意打造的一个贴切的句号。他淡金色的发帘,尖细的下颌,钢琴家的手指,水晶植物般极度敏感 ,给我们留下的形象永远是个少年 。虽然患肺病的身体极度虚弱,他的灵魂确实像最顽皮的孩子一样有生命力。他的作品结合了伯恩-琼斯,安德里亚.蒙德烈和浮世绘的精神,形成了不可复制的独特风格。比亚兹莱还成为《黄皮书》杂志的美术编辑,“颓废主义”在形象艺术中的头号代表。他一辈子过着独身生活,唯一的女模特是他的妹妹。比亚兹莱最后和王尔德一样,死在一家小旅馆里,年仅26岁,墙上贴满了他崇拜的意大利艺术家的铜版画。
要理解比亚兹莱的艺术,就要理解以1894年创办《黄皮书》为标志的“颓废主义”(Decadence)运动。“恶与悲中的美”是颓废者(Decadent)追求的极致。他们宣称要“ 发掘恶中之美 ”,波德莱尔要从“ 悲哀中提炼金子 ”,而王尔德则把“悲哀当作唯一的真理”。
英国人 H.杰克逊(H .Jackson)把这个发生于19世纪末,消逝于20世纪初的运动总结为:第一,怪癖和耽溺;第二,认为和技巧的;第三,自我中心的;第四,好奇心旺盛的。这四点准确地概括了比亚兹莱的风格。
颓废主义运动在比亚兹莱去世后渐渐平息。但他的艺术直接影响了新艺术和后来的装饰艺术运动,招贴画自他之后进入艺术门类,插图艺术界更是至今无人能出其右!
没有一个艺术家,作为黑白画的艺术家,获得比他更为普遍的声誉;也没有一个艺术家影响现代艺术如他一般广阔。" 视为一个纯然的装饰性艺术家,比亚兹莱是无匹的。" 这是鲁迅先生在他自费出版结集的《 比亚兹莱画选 》中对这世纪末的艺术家赞赏倍至的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