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 《纽约时报》5月26日报道,中国艺术品在海外拍卖中经常会被中国人以高价购买,报道称中国购买者的“民族主义狂热”所发挥的影响甚至超过艺术品本身的审美价值,有时甚至不顾艺术品是否真实。报道还将此现象描述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一个“全新方向”。
报道举例称 ,今年3月份苏富比拍卖一批由一名已故在美华人收集的中国古代艺术品时,两件本已被苏富比专家鉴定为仿造品的文物却仍被中国收购者以高价买入。据报道,一只模仿18世纪绘画风格的粉彩花瓶被专家鉴定为民国时期,即18世纪作品。它预计价格是6000至8000美元,但最后却被中国竞标者以高达131万美元买走。
报道写道 ,如果人们认为这件不成功的仿制品的命运已近乎疯狂 ,它与另一件仅被模糊描述为“ 可能是民国时期作品 ” 的花瓶的成交价相比的话,仍然相形见绌这件花瓶预估价是800至1200美元,但中国竞买者最终以超过1800万美元的价格买走。
报道写道 ,中国人急于收回流失文物的想法令海外艺术品身价飙升 ,而艺术品本身的质量却被“完全忽视”。对于一些皇家作品来讲更是如此,中国人一直热衷于收藏皇宫物品,在海外收购中,更是将其视为国家身份的最高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