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申请免费主页  站长工具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世界 > 摄影世界 > 详细内容
安德烈·柯特兹:摄影大师们的导师(图)
发布时间:2011/6/18  阅读次数:792  字体大小: 【】 【】【

安德烈·柯特兹
  
  
《在蒙德里安家里,巴黎》
  
  
《叉子》
  
  作为《水下的泳者》(1917年)、《在蒙德里安家里,巴黎》(1926年)以及《叉子》这些不朽摄影作品的创作者,安德烈·柯特兹在20世纪摄影史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这不仅仅出自为他赢得无限尊敬的出色的构图方式,更在于他能够在平凡简单的事物中捕捉到超现实的诗意。他充满创造力的摄影天赋启发着许多后来成为大师的摄影师,比如:布列松、布拉塞、卡帕等。
  
  目前,多达300幅照片的安德烈·柯特兹大型回顾展正在德国 Martin  Gropius  Bau展出。今年,美国国家画像美术馆、洛杉矶博物馆和摄影国际中心亦将先后展出这位大师的个人回顾展。
  
  现代摄影的拓荒者

  摄影家安德烈·柯特兹(André   Kertész,1894年~1985年)出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晚年长期居住在美国 。作为现代摄影的拓荒者 ,柯特兹的作品一直给全世界的摄影家带来无穷的启示。在卡帕、布兰德、曼瑞、布列松等这些摄影大师们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中都可以找到柯特兹的影子。

  柯特兹的大部分摄影作品乍看起来异常简单,他将目光聚焦室内静谧的一角、一个搭在盘沿的叉子、水下游泳的男子抑或从桥上俯视的城市一角。柯特兹的作品还包括实验先锋意味十足的变形的门框,透过凹凸不平的镜面展现扭曲的裸女等。在摄影史上,他是变形手法的始作俑者,其人体摄影早就展现出了超现实主义神韵。

  柯特兹是最早一批使用小型莱卡照相机的摄影师。直截了当和实事求是的拍摄方法足以证明小相机完全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大型相机的效果。他的作品和拍摄理念直接影响到了布列松、卡帕等世界著名摄影师。布列松曾表示:“无论我们干什么,他总是先行一步。”1972年,柯特兹出版《摄影生涯六十年》时,摄影界大腕布列松给他写了一封信。“谢谢您出了这么伟大的一本书,我以身为您的学生为荣。”  其实,柯特兹并没有教过布列松,而在当时的摄影界,布列松地位远远高于柯特兹。

  如今,柯特兹的作品早已是艺术拍卖的宠儿。《蒙德里安的烟斗和眼镜,巴黎》在一次拍卖中以37.65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另一幅作品《在蒙德里安的家里,巴黎》也以20.05万美元的价格成交。

  曾被遗忘了20年

  安德烈·柯特兹1894年7月2日出生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中产阶级犹太家庭。还是个孩子时他就梦想成为一名摄影师。18岁时,他买了平生第一部相机,其早期作品《一个睡觉的男孩》就出自这部相机。1917年他拍下了著名的作品《水下的泳者》。

  1936年,柯特兹接受了一个工作合约前往美国,他在美国的生计一度艰难。迫于生计的柯特兹,曾到LIFE杂志求职,没想到LIFE的编辑认为他的照片“说得太多,反倒使意图不够明显”。柯特兹一气之下,一辈子都不愿把作品登在LIFE上。直到20多年后,美国的摄影日渐成熟,赶上欧洲二十多年前的步调时,大家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国度里竟然有这么一位重要的人物存在,而此时,沉寂了20多年的柯特兹已经七十多岁了。

  1964年,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了安德烈·柯特兹的个人影展;1965年,美国摄影师协会给他颁发荣誉会员称号;1974年,获得古根汉姆奖;1983年,法国政府授予他荣誉勋章。

  在柯特兹人生的最后阶段,妻子离世后,因为身体状况他不能再离开家门走街串巷后,他开始用一次性成像的宝丽来相机拍摄从窗口所能看到的景象,追忆与妻子一起的岁月,用暖调的回忆一点一点地去打败现实的荒芜与凄凉。

  1985 年 9 月 28 日这位摄影世界公认的大师的老师在纽约家中安然辞世,留下了10万张底片的存档。

  “简单得像是在骗人”

  柯特兹从18岁拥有第一台相机起就建立了终生的风格——只对平凡的街头人生情有独钟,而用平凡的手法记录它们。  有评论家认为柯特兹的每张照片都充分显示了艺术与生活融合一体的境界 ,他的感受和表现没有距离   ,不夸大也不保留 。就是这种品质使他成为大师们的老师 ,众流归宗的元祖。  

  柯特兹使平凡而普通的景象充满了新的情趣,对线条、角度、光影之间的对比关系有着高度的敏感,同样的场景,在他的镜头下就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隐藏的诗意。柯特兹强调个人的感受,情绪永远是首要条件,这使他的作品大多带有实验的性质。柯特兹告诉朋友说:“我出于本能的直觉试图在我的照片中展示出画家的精神力量,这就是他的简洁、简洁、简洁。”

  关于柯特兹的风格,评论家基斯马克说得最为精辟:“柯特兹的照片简单得像是在骗人……他一直保持着自己看东西的真实性,其结果是他的艺术和生活不可避免地一同掉进摄影中。”

来源:广州日报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Copyright © 2009 - 2016 梦幻艺术网 版权所有
吉ICP备090035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