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申请免费主页  站长工具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世界 > 世界艺术 > 世界艺术 > 详细内容
艺术领域中的“后现代国际主义风格”
发布时间:2011/12/2  阅读次数:1541  字体大小: 【】 【】【
       早在上世纪   二   、三 十 年代 , 在欧美现代建筑的成形初期曾盛行一种 “ 国际主义风格”(International Style)。这种以“方盒子”为形式标志的建筑风格冷漠、理性,且基于一种“少就是多”、“形式跟随功能”的设计理念。当然,这种设计也源于当时社会的需求以及利用了当时最新的科技发展所提供的可能性。其显著的艺术特点是强调体积、追求对称、舍弃装饰。上世纪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可以说是现代主义建筑中“国际主义风格”的垄断时期,此风曾蔓延到世界各国,改变了世界上很多人的工作环境、家居环境,甚至改变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在这种风格的影响下,世界建筑日趋相同,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逐渐消退,城市建筑面貌变得越来越相似。现在,当我们走在世界各国的金融中心、购物中心、地铁系统、高速公路、医院、学校或生活小区时,如果不注意路上的人和商店招牌上的字,有时的确很难区分我们究竟身在哪个国家、哪座城市……不知道这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但无可否认的事实却是:因为建筑上的“国际主义风格”是最经济、最实用的建筑样式之一,尽管其后还出现了各种新的风格,但建筑上的这种“国际主义风格”至今还在全世界不少的城市继续流行和蔓延着……
  
       与建筑上所发生的情况相似 ,在当代 ,由于世界的全球化趋势 (Globalization),在艺术领域里,一种后现代式的国际主义风格也正日渐形成。那么,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国际主义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这种“后现代国际主义风格”形成的原因和条件又是什么,它是否有一个特定的模式,它在艺术家的作品中又是如何具体呈现的,这些都是目前急需探索的问题。这种对艺术构成模式和时代风格的研究就像对个性的研究一样将会对艺术家在创作中寻找自己独特的方向产生重要的影响。
  
       “后现代国际主义风格”的成因和特质
  
       艺术上的国际主义风格是全球化时代的产物 。迅猛的全球化运动使世界渐渐变成一个地球村,全球化之所以能够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得助于互联网和卫星传播手段的发展和普及, 是以网络、卫星为主导的新科技使信息跨越了地域、国家等地理因素的限制,使世界各地的信息传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密度和广度。可以说,是后现代国际社会的科技发展和人文环境使得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而这种信息内容的同时性共享和各国人民生活环境和精神资源的相似性又拓展了文化流通的规模并增加了文化交流的深度。随着互联网的日趋普及,各国人民生活环境的日渐相似,世界各国经济的日益紧密甚至逐渐的一体化,各族裔所接触到的文化信息越来越相似,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资源不断地相互影响,一种国际性的文化体系亦不可避免地正日渐形成,这也许就是我们当前所感受到的“后现代的全球意识” 。在这种情况下,不难想象,曾经在建筑界出现的情形——一种“国际主义风格”亦势必会在艺术领域里形成,因为,生活方式、教育体制、文化信息、宗教信仰、哲学理念和科技发展势必会深刻影响到世界各国的视觉艺术语言的发展。在此,我们暂且把这样一种在全球化后现代社会形成的艺术潮流称之为“后现代国际主义风格”。
来源:梦幻艺术网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Copyright © 2009 - 2016 梦幻艺术网 版权所有
吉ICP备090035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