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 ,在位于北京旧鼓楼大街豆腐池胡同的跨界艺术交流空间杂家,举办了由lab-Yit策划的七位意大利艺术家的影像作品的展示活动 。这也是由lab-Yit这一在中国设立的意大利当代艺术展示平台所策划的首度正式联展,几位意大利艺术家或多或少在中国的停留催生出的个人化作品与这一胡同深处的空间相当步调一致,展示现场显得相当小众并且亲民。尽管如此,作为一个独立性很强的艺术机构,lab-Yit有着一系列看似琐碎、实则思路明晰的规划。
Lab-Yit创始人茜茜(Cecilia Freschini)已在北京生活、工作七年,她的独立气质在中国艺术界的多年工作中陶冶而成,lab-Yit 集合了她主要的艺术工作理念。茜茜活跃于在中国与欧洲及其他地区之间的当代艺术交流领域,将展览、论坛、艺术家居留项目带至各地的画廊、艺术空间、艺博会与双年展。我们对她的探访 ,主要集中于了解与梳理她的工作脉络、尤其是lab-Yit作为一个初为人知的新兴机构的规划。由细碎点滴所构建起来的平台 lab - Yit,其独立的视角在交谈中给人印象深刻。
ARTINFO:你目前手中进行的项目是什么?
茜茜:是一个在意大利的当代艺术项目,包括绘画、录像等不同媒介,艺术家有陈航峰等等。
ARTINFO:说说你在中国的早期经历、以及留下来长期工作的动因?
茜茜:最初本只是一次在中国的短暂停留,但那期间我意识到需要更多时间留在这里,便改变了行程,短暂回国后很快又来到中国长居。那是在2005年。开始时我也为一些画廊、美术馆工作,但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更加独立 、更加具有挑战性 ,就开始以独立策展人身份工作,后来一直也主要为中、欧的当代艺术交流做策划,尤其是将更多的中国当代艺术介绍至意大利,在意大利所见的很多是西方人所喜好的、而非真正的中国艺术。我觉得很多西方人来到中国、对此只是浅知皮毛,而应该花更多时间留在中国、更多了解社会文化乃至政治背景中的艺术是如何生发出来的。
ARTINFO:与意大利相比,在中国工作的哪些方面更吸引你?
茜茜:在中国不仅是有更多机会,专业环境中也有更大的热情与可能性,似乎一切都有可能。我个人经验而言,这儿的人也更具有好奇心,对待事情也更正面、更开放。
ARTINFO:这些年你也不断回到意大利 、回到欧洲,与那儿的艺术家与机构合作。你的经验中,一般都是与哪些机构合作?
茜茜:在意大利及欧洲,我更倾向于与那些非营利艺术机构、双年展这样的平台合作,比如布拉格双年展、还有很久以来一直为其录像单元工作的“艺术维罗纳”(Art Verona)等等,或者还有一些私人收藏。
ARTINFO:从你策划与组织的艺术交流、展示活动来看,似乎尤其关注影像艺术?
茜茜:首先是因为我确实很喜欢这种媒介,也喜爱中国的录像艺术。我觉得中国的当代艺术家们在多媒体上的创作比绘画这样的要好,我也可以从录像这一媒介切入来向意大利乃至欧洲推介一些中国艺术家、哪怕后者也做其他门类的艺术。对于意大利艺术家的推介也同样可以如此进行,譬如我还曾在尼泊尔的A Space策划过一次意大利录像艺术展。
ARTINFO:在创立lab-Yit的前后,你的工作状态有了怎样的变化?
茜茜:变化就是,工作更多了(笑)。早年刚来中国时我曾想开一间自己的画廊,但画廊工作的事务性让我打消了这个想法。我是为了面对一种别样的文化而来到中国的,直至现在我仍想面对这种不一样的文化。而我也一直想要做一些事情,很想让中国人了解意大利的当代艺术、反之亦然。我很高兴能够初步建立起这样一个平台,这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
ARTINFO:已有很多来自西方 、来自意大利的专业人士在中国开设各种机构。与它们相比,lab-Yit的特色何在?
茜茜:我们不仅仅是为意大利的艺术家提供一个展出作品的机会,而是面向所有的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画廊主、乃至机构等等,帮助他们来到中国、更多地了解和切入本地艺术生态。据我所知这是目前唯一一个集艺术咨询与协调、艺术展览等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展览布展、后勤服务、媒体推广、驻留项目等等于一身的机构。
Lab-Yit 尤其兴趣于将艺术从美术馆、画廊带出来,在一个更加广阔的本地社会背景中工作、以期在艺术家、个体与社区之间建立起具有创造性的活力,譬如胡同这样的北京地域文化发生地就是我们所关注的场所,艺术作品、艺术家与大众发生怎样的关系是我们所感兴趣的。
接下来,lab-Yit 计划建立起一个“意大利艺术点”,其中主要将包括一间艺术图书馆,将意大利的、中国的画册与书籍提供给想要了解这些当代艺术的策展人、研究者、学生等等,这将是个完全免费的、可以预约来访的图书馆。但我们还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场地。
ARTINFO:Lab-Yit所组织或承接的驻留项目是如何运作的?
茜茜:目前正在北京驻留的是意大利艺术家Andrea Nacciarriti,今年接下来也有几个排上日程的计划。关于驻留项目我们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随着每位艺术家的具体情况而改变,因为艺术家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取决于他们各自需要什么。
ARTINFO:除了驻留项目,与艺术家的互动还有怎样的形式?
茜茜:除了为艺术家举办作品展、组织驻留项目外,我们还有兴趣参与艺术家的创作项目。譬如我们正在与居住在北京多年的意大利艺术家 Alessandro Rolandi 合作他的新项目“Something will happen here ”,这个将在本地工厂中展开的介入式创作没有确定的起始与完成日期,这样的项目不会产生什么经济效益,难以在画廊环境中发生,我们就力图帮助艺术家做一些推广、使其创作得以获得更多的关注与理解。
ARTINFO:Lab-Yit的资金来源是怎样的?
茜茜:意大利文化中心、意大利政府机构以及四川、重庆的美术院校都提供了一些支持,不过现在从资金方面上看还是很有限的。而驻留项目也经常会有艺术家代理画廊的资金支持。中国国内暂时还没有什么资金来源。不过这一切都需要逐步推进,我对此并不着急,也不愿花太多时间在寻找资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