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申请免费主页  站长工具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化 > 详细内容
奥运圣火坛设计:介乎建筑与雕塑之间
发布时间:2012/8/1  阅读次数:569  字体大小: 【】 【】【
  随着伦敦奥运圣火坛的点燃,设计师汤马斯·海什威(Thomas Heatherwich)也跟着火了一把。

  7月28日凌晨,几乎所有人都惊艳于伦敦奥运圣火的点燃过程。七位青少年运动员将代表204个参赛国家和地区的铜花瓣火盘点燃,当这些散开的火盘逐渐聚拢成一股巨大的火焰,全场欢腾,奥运象征和平与凝聚的精神也得到动人的体现。

  “我认为奥运主火炬台不是一个单纯的‘物体’,我更倾向于将它称为一个‘瞬间’、一个‘事件’,火炬台本身是这个事件的载体,点亮它的瞬间是奥运会开幕式最高潮的部分。”汤马斯·海什威说 ,“ 导演和设计师需要共同努力 ,创造一个非常戏剧化的瞬间 ,而绝不仅仅把它当成一个物体。”

  据了解,伦敦奥运主办方原计划建造的圣火坛,应该如手机信号塔般高高耸立在体育场一角,与现在的圣火坛设计相差甚远。

  “ 当初我们得到的技术团队的设计纲领提到   ,不论做出什么样的设计 ,请确保没有活动的部件。”汤马斯在开幕式后当晚接受采访时说,“结果我们打破了规则,这次的圣火坛设计很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活动部件最多的一个。我们曾经很担心主办方通不过这个方案。”事实证明优秀的方案即便不守规则也能打动人心,主办方几乎全盘接受了这个颠覆性的想法,成就了开幕式当晚的盛况。

  而汤马斯·海什威在本届奥运会上的展示,除去圣火坛,尚有街头的新型红色双层巴士,以及作为“当今最富创造力的设计师事务所”,正在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V&A)举行的个展。

  剑走偏锋的尴尬

  说起汤马斯·海什威的名字,可能中国人并不熟悉,但大都见过他的设计:那就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被称为“ 种子圣殿”的英国馆。那个6层楼高的立方体结构全身插满6万根7米长的透明亚克力(丙烯)管。这些伸向各个方向的细管,中部固定,两端能随风摇曳,从而使得整座建筑像一个活的生物。6万根亚克力管的每一根里都含有不同种类 、形态各异的种子:绿豆、花生、杏仁、稻种、玫瑰花,还有“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树种子……从这个设计不难发现汤马斯对爆炸性、放射性的空间表现形式尤其痴迷。

  2010年在上海接受媒体采访时,汤马斯曾说,这一设计打动他的,是小小一粒种子体内蕴蓄的巨大能量。“我们可以用一个透明的东西来包裹种子,其中包含的,是一种对新生命的渴望。”

  汤马斯还曾在曼彻斯特体育场旁边竖立过一个巨大的雕塑 ,叫做“B of the Bang”。雕塑有56米高,一根中心铁柱顶着一堆向各方伸开 、爆炸形状的铁柱 、铁管 。用一根单柱支起165吨重的钢管,工程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尽管使用了深达20米、1000吨重的混凝土作为地基,但这个过于特殊的结构造型还是存在安全隐患,最后在2009年被拆除。

  “自从1928年阿姆斯特丹第一次设立奥运火炬台,奥运火炬台正变得越来越大。有的简直可以用巨大来形容,但那是别人的趋势,和我无关。”开幕式开始前,汤马斯曾经对媒体提过圣火台的设计构想。如今看来这个设计确实夺人眼球,不过他很可能没考虑到巨大圣火台存在的原因。很快地,他就尝到了在设计上剑走偏锋带来的尴尬。

  开幕式盛典结束后,人们发现从体育场外根本看不到这个扎根在体育场中心的圣火坛。对此,一些英国媒体发挥幽默感,将此设计称为“ 隐形圣火坛” 。而伦敦碗体育场在开幕式后就不对公众开放,直到周五的田径比赛开始,才能凭票入场,瞻仰转移到体育场一角的圣火。而在此之前,无数奥运观众只能在体育场外的电视屏幕上与圣火坛“合影”。

  难以效仿的融合

  1970年生于伦敦的汤马斯,曾在曼彻斯特理工学院和皇家艺术学院学习三维设计。求学时期便已多次获奖,之后又于皇家艺术学院攻读家具设计硕士。1994年,他被百货公司聘来设计临时的建筑立面。汤马斯用很薄的软性木片为材料,像缎带一样包裹了建筑的窗户。这个设计非常精彩,他也因此获得设计界的关注,并且在1997年获得了业界权威的D&AD“黄铅笔”大奖。那一年,汤马斯有了自己的设计师事务所。

  公司从成立开始就确定了设计方向是做建筑、雕塑一体化的项目。公司现在约有60人,其中有建筑师、景观设计师、产品设计师、平面设计师、工程师——人员组合方式非常特别,是因为他的这种具有雕塑性的建筑的要求。

  汤马斯的作品很多,其风格介乎建筑和雕塑之间。对做建筑的人来说雕塑有难度,对做雕塑的人来说建筑有难度——这正是他难以被模仿的特点。在纽约高斯塔维诺饭店里他用木片做的立面雕塑、伦敦维尔康姆保险公司的中庭悬挂式雕塑、伦敦帕丁顿的“旋转桥”(The Rolling Bridge)、纽约的“ Longchamp商店”立面、香港湾仔的修顿游乐场室内等等,都是个性各异的作品。英国教父级巨匠特伦斯·考伦甚至称赞他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达·芬奇”。

  值得一提的还有,奥运期间人们还会在伦敦看见一种窗户很特别的红色双层巴士 ( the New Bus for London for TFL ),它同样出自汤马斯之手。巴士的玻璃窗如同礼盒的丝带一样,从侧面自上而下贯通巴士的视野,完全将两层的巴士融为一体。流线的造型配合醒目的红色,醒目非常。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Copyright © 2009 - 2016 梦幻艺术网 版权所有
吉ICP备090035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