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期待大都会博物馆的一场追溯到很久以前的展览——《来自希尔德斯海姆教堂的中世纪瑰宝》(Medieval Treasures From Hildesheim,9月17日开幕)。这场展览将把与这座西欧最好的教堂之一有关的宗教物品集中展示给我们。如果这场展览能与几年前该博物馆展示的巴塞尔大教堂的宝物相媲美,那它将成为本年度最不为人所知的发现之一。
华盛顿的国家艺术馆举办的“天与地:希腊藏品中的拜占庭艺术”(Heaven and Earth: Art of Byzantium from Greek Collections)将展出用珠宝装饰的宗教和世俗作品,应该能与大都会博物馆的展览一争高下。“瑜伽:变形的艺术”(Yoga: The Art of Transformation)应该具有同样的效应,这场展览从视觉的角度回顾了这个精神修炼从古印度神奇起源而后演变成一个全球现象的过程。这场展览10月19日在华盛顿的阿瑟·M·萨克勒美术馆(Arthur M. Sackler Gallery)开幕,之后将前往克利夫兰和旧金山展出。
其他一些展览以国际主义为主题。其中一个是大都会博物馆的“编织地球:全球纺织贸易,1500-1800”(Interwoven Globe: The Worldwide Textile Trade, 1500-1800),由从该博物馆最深的壁橱里选出的物品组成(9月16日开幕)。另一个是“跨越水域的刚果”(Kongo Across the Waters)。该展览将于10月22日在盖恩斯维尔的佛罗里达大学哈恩博物馆(Harn Museum)开幕,利用极少被研究的考古资料来记录西非强大的刚果王国的崛起,它与欧洲的早期接触,以及它对非裔美国人历史的长远影响。
这个展览季正好跟1964年《民权法案》颁布50周年重合,非裔美国人的历史自然是个焦点。一个以此为主题的展览是布鲁克林博物馆的“见证:艺术、行动主义和民权”(Witness: Art, Activism and Civil Rights,4月6日至8月10日)。另一个暗含该主题的展览是华盛顿国家艺术馆的“骄傲地说出来:第54马萨诸塞军团和奥古斯特·圣高登斯的《肖纪念碑》”(Tell It With Pride: the 54th Massachusetts Regiment and August Saint-Gaudens’ Shaw Memorial,9月15日至1月20日)。这个小型展览聚焦于一个纪念美国内战中一个不幸的联邦军团的雕像。虽然该纪念碑以该军团的白人领导人罗伯特·古尔德·肖(Robert Gould Shaw)命名,但是他领导并一同战死的士兵们是黑人。
要完全实现民权——与种族、阶级和性别有关的所有权利——需要不断努力。当代艺术展览在不断提醒我们这一点。摄影师凯莉·梅·维姆斯(Carrie Mae Weems)把这变成了一个特别回顾展的主题,包含了非裔美国人30年的生活。该展览将于1月24日在古根海姆博物馆开幕。出生在东非的年轻艺术家瓦格希·姆图(Wangechi Mutu)用非常不同的方式把种族、性别和殖民主义融合在她奇妙的创意拼贴画中。这场展览将于10月11日在布鲁克林博物馆开幕。
所有这些元素肯定会出现在“鲁夫奈克建构主义者”(Ruffneck Constructivists,2月12日开幕)中,这是一个关于“种族”思考的并发症和邪恶性的集体展览,由艺术家卡拉·沃克(Kara Walker)为费城的当代艺术协会组织的;在特雷沃恩·马丁(Trayvon Martin)枪击案及其余波的影响下一定会引起特别的共鸣。政治必然会融入“激进的表现:当代艺术中的黑人表演”(Radical Presence: Black Performance in Contemporary Art)展览中。该展览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周二至10月7日在纽约大学的格雷艺术馆(Grey Art Gallery)展出,第二部分将于11月14日在哈莱姆区的工作室博物馆(The Studio Museum)开幕,届时纽约市表演艺术双年展“表演13”(Performa 13)也将举行。
“表演13”今年秋天是第五次举行,它将会很好地借鉴另一场同时进行的展览——10月31日在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开幕的“租来的小岛的仪式:物体剧院、阁楼表演和新心理剧——曼哈顿1970-1980”(Rituals of Rented Island: Object Theater, Loft Performance, and the New Psychodrama — Manhattan 1970-1980)。该展览致力于重现当年的纽约,当时表演艺术还只是一种短暂的、受市场质疑的媒介,而不是如今这种昂贵、奢华、能多次上演的艺术形式。
艺术界目前的怀旧情绪在对以前和最近发生的事情的纪实重现中得到了很好的释放。一个特别有趣的例子是“约翰·F·肯尼迪,1963年11月22日:一个旁观者眼中的历史”(JFK November 22, 1963: A Bystander’s View of History)。这场展览是为了纪念约翰·F·肯尼迪被刺50周年,将于10月4日在国际摄影中心开幕。而纽约市博物馆即将举办的“后效应:超级飓风桑迪摄影展”(After Effects: Photographs from Super Storm Sandy,11月20日)则回顾的是去年发生的重大气候事件。
彼得·舒曼(Peter Schumann)在20世纪60年代的纽约街头成立了“面包与木偶剧团”(Bread and Puppet Theater),后来让它在佛蒙特的一个农场存活下来。他终于在修饰一新的皇后博物馆得到了应有的呈现,展览从10月13日开始。
博物馆是个奇怪的地方,一个有利亦有弊的地方。通过把物品分类、分割文化、简化历史,它能删节事实、抹平价值观。位于洛杉矶的加州大学海默博物馆(Hammer Museum)举办的“要么接受要么放弃:制度、想象、意识形态”(Take It or Leave It: Institution, Image, Ideology)将批判性地思考这个事实(2月8日开幕)。加州的另一场展览——位于伯克利艺术博物馆和太平洋电影档案馆的展览——将幸运地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