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申请免费主页  站长工具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管理登录   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世界 > 世界艺术 > 世界艺术 > 详细内容
中国山水画
发布时间:2010/12/4  阅读次数:1184  字体大小: 【】 【】【
       中国人对山水有着宗教一样的崇拜与敬畏,一切神灵皆隐于山水之中,山高水远,山静水动,蕴涵着天体宇宙无限奥妙,人们由此而形成了独到的山水观念。
道家大师庄子是从哲学上最早打开人与自然之间屏障的先知,儒家大师孔子亦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代的先贤们开始与天地精神来往。游山玩水,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爱好,也表现了中国人特有的联结自然与文化的方式。
  
       到了魏晋六朝,玄学进一步促进了山水观念的转换,人们并不十分关注山水所画之像,而是重视山水所蕴涵之道,即为“ 以形媚道”,“ 与道为一”。崇尚澄怀清明的魏晋圣贤,如嵇康、阮籍等人,发明了“ 卧游” 山水的方式 ,促进了山水诗 、山水画的独立和发展。宗炳更提出了“应目会心”,“应目感神”,“神超理得”的视觉理念,对中国早期山水画做出了具有本质意义的界定。因此,山水引入了人的精神,扩展了人的生活理念,提升了人的品格境界,并得以“披图幽对”,“坐究四荒”,“神飞扬”而“思浩荡”。
  
       唐代吴道子及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山水之变”,其本质是在追求山水精神的同时着力表现山水的意境。而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则提出了山水画意境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他一方面“承前”,为当时中国山水画之集大成者,一方面“ 启后” ,开启五代董源等人的水墨风格,成为“南宗”之祖,其《雪溪图》使观者沉浸在一片宁寂的山村境界之中。荆浩、关仝构造了五代山水体系,以“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的美学观点,影响了北宋山水的发展。
  
       宋代山水画表现了画家对自然的画理与画法的探求,通过自然变化透视社会的变革,并关注人在山水中的地位,多以论道、访友、寻幽、游乐为题材的山居图、行旅图等方式,寄情山水,表现对人生理想与生活品味的追求。李成、范宽所画雪景、寒林、行旅诸图,创造了中国山水画永恒的主题,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是其代表作之一。王诜、郭熙、许道宁、米芾、米友仁等亦各具特点,把北宋山水推向一个历史的高峰 。南宋山水画与北宋迥异 ,多以一角一隅之山水、小情小景之意境布局结构,如马远被称作“马一角”,夏圭被称作“夏半边”,创造了山水画构图新范式。
  
       元代山水画基本上以赵孟頫和“元四家”为代表,他们不仅创造了自己独特个人风格和画法,同时也推动水墨山水的形成与发展,标志着山水画的一个新的高峰,对后世影响极大。同时因为纸本的广泛应用,水墨的多种技巧得到了超乎绢本的发展,这种绘画材质的变化带来了画风的变化。元代山水那种高古荒寒,无人之境,倪瓒等人的作品,更是突显了山水画所能达到的纯粹精神与境界。倪瓒的作品不画人物,简远平淡,具有超尘绝俗的韵味,如《渔庄秋霁图》和《容膝斋图》等。
  
       明代为中国山水画最为鼎盛的时期。画派林立,画人无数,如“ 浙派 ”、“吴门派”、“华亭派”等等,《明画录》载有山水画家四百多人。浙派代表画家有戴进、吴伟、张路、汪肇、朱邦、蓝瑛等人。他们取法马远、夏圭,大多采用方笔,粗率顿挫,萧疏苍劲。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吴门派则从董源、范宽入手,兼及王蒙、吴镇,用笔多细长挺秀、清丽典雅、灵逸生动,书卷气浓。例如,唐寅的《落霞孤鹜图》就显示出作者高度的文化修养。该画作借《滕王阁序》作者王勃的少年得志,为自己坎坷的遭遇吐不平。以董其昌为领袖的华亭派,墨色清淡,古雅娟秀,在理论上,董其昌也极有建树,提出“南北宋”学说。
  
       清代山水画亦多姿多彩,四王、四僧、新安画派、金陵画派、虞山画派、娄东画派、扬州画派、京江画派、海上画派等如八仙过海,各显其长。在朝画家与在野画家或摹古,或革新,以不同的风格丰富了清代山水画坛。以“扬州八怪”而言,他们都是失意文人,承传明遗民画家反抗精神,反对蹈袭模拟。其画作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既在一定程度上挣脱宫廷提倡的正统,也相对摒弃了儒雅平和的“ 书卷气” ,形成了重视感受、抒发性灵,而又适合商业需要的写意画风,郑燮的《墨竹图》是其代表作之一。
来源:梦幻艺术网
上一篇:中国人物画 下一篇:中国花鸟画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Copyright © 2009 - 2016 梦幻艺术网 版权所有
吉ICP备090035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