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工具 | 网址导航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繁體中文

摄影师大卫·拉切贝尔:抛却时尚这个肮脏字眼
发起人:art  回复数:0  浏览数:2017  最后更新:2011/6/11 4:46:29 by art

发表新帖  帖子排序:
art 发表于 2011/6/11 4:40:41
摄影师大卫·拉切贝尔:抛却时尚这个肮脏字眼
因《瑞兹》票房败北而出走五年的传奇摄影师大卫·拉切贝尔又回到了摄影圈。抛却了时尚这个“肮脏字眼”,频繁举办个展的他正拓展表达方式,表明自己的作品始终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曾担任安迪·沃霍尔的助手,他曾入选世界十大最重要摄影师名录,他曾与帕米拉·安德森、安吉丽娜·朱莉、希拉里·克林顿、Lady Gaga等名人合作,他曾自掏腰包拍摄了被奉为小众文艺经典的街舞纪录片《瑞兹》,对了,他还炒过麦当娜的鱿鱼。

  这就是大卫·拉切贝尔(David LaChapelle)的传奇人生。即使在因《瑞兹》票房败北而决定暂时“出走”之后,他的传奇仍在延续,其作品价格依然一路飙升。时隔五年,大卫正式宣布回归阔别已久的摄影圈,日前在香港de Sarthe Fine Art画廊揭幕的个展“木筏”(The Raft)即是他为亚洲艺术爱好者献上的第一份见面礼。而在5月初于纽约Michelman Fine Art画廊举办的“大卫·拉切贝尔早期作品展:1984~1987”上,他用“情色的气息、灼热的美感、圆熟的手法”让人们可以轻易窥见《名利场》、《访谈》、《滚石》的影子。身着Lycra束身长裤的大卫·杜楚尼(美国电影明星)、装扮成黑耶稣的坎耶·欧马立·韦斯特(美国饶舌歌手)、戴着廉价头巾的“神婆”伊丽莎白·泰勒、仅以支架蔽体的痞子阿姆(美国饶舌天王)、淹没在肥皂泡中的图帕克·克沙克(已故美国说唱巨星)均在大卫的镜头下接受“灵魂的检阅”。

  现在,他又来了。上周四在纽约利华大厦揭幕的艺术装置展“从黑暗走向光明”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回归。天真稚气的造型、舒展自如的线条曾是大卫出道之初的作品标志——那时离他成为流行音乐天后克里斯蒂娜·阿奎莱拉的御用MV导演仍隔着长长一段光阴。如今,垂挂在玻璃门及穹顶上的圆形花彩令你在刹那间产生时光倒流的错觉。那些钉连而成的彩链乍看之下如同为儿童节量身定做的晚会装饰,细看却会发现每一环上均印有裸体图案——按照大卫的说法,这是一个并不纯洁的隐喻,链环象征着两性的结合与交缠。至于玻璃门上那对硕大无比的圆形图贴亦是由无数个赤身裸体的男男女女聚合而成,美其名曰“游弋在显微镜下的亚当与夏娃”,它们看上去很容易会引发细胞分裂、病毒繁殖诸如此类令人不适的联想,尽管大卫称其设计灵感来自中世纪大教堂的彩绘玻璃窗。

  “从黑暗走向光明”之后,大卫旋即马不停蹄地登上了漂往东方的“木筏”。上文提到的这个展览“木筏”亦是其在香港举办的首场个人艺术展。“木筏”由“木筏的幻象”与“李小龙系列”组成。前者按照传统手法进行剪贴拼接,后者则受李小龙的电影广告启发,使用最大镜头尺寸及非数码合成技术,营造出舞台剧的效果,其创作宗旨在于“以挑衅的艺术手法”来表达“存在主义的哲思”、“对真理的狂热追求”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006年,我在大把大把地赚钱,脑子里却想着我快死了。”在前往香港举办个展的间隙,大卫这样向记者解释当年的猝然出走。《瑞兹》的叫好不叫座令他萌生退意,20多年来的超负荷运转更是令他身心俱疲。这位“完美主义者”曾为拍摄一幅理想的作品而连续工作72小时。直到某一天麦当娜在电话里对他大呼小叫时,他突然摘下耳机掐断电话。“经纪人被吓坏了。对我来说,这却是生命中的关键一刻。我第一次意识到我再也不想这样下去了,再也不想要名人摄影或杂志封面,不用再为小甜甜布兰妮拍摄MV。”大卫如是说。当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他已被“我得了艾滋病”这个事后被证明是庸人自扰的念头折磨了整整15年!联想到他多年来的放纵生活及艺术圈与世纪绝症的深厚渊源,这种极富戏剧色彩的臆想或许并非表面上看起来这般疯狂。于是乎,他暂时告别了人人艳羡的时尚摄影师身份,在毛伊岛的某个偏僻农场开始了长达五年的隐居生活,以求重温上世纪80年代早期那段无忧无虑的高中时光。

  的确,上世纪80年代对大卫而言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特殊时期。起初他曾获得当时颇具影响力的303画廊的青睐,却遭遇“始乱终弃”的命运。“某些人不承认我是名艺术家……我就像烫手山芋一样被人丢弃。”回忆起这段不甚愉快的经历,大卫自称“很受伤”。尽管之后他很快时来运转,进入安迪·沃霍尔的《访谈》杂志,其个人风格亦逐渐成型。成名后的大卫被誉为“摄影界的费里尼”,其作品多次登上《时尚》、《名利场》、《GQ》、《滚石》、《i-D》等顶级国际出版物封面,合作对象包括大卫·贝克汉姆、帕里斯·希尔顿、莱昂纳多·迪卡布里奥、小甜甜布兰妮等社会名流,后期进军音乐录影和戏剧演出亦是成就不俗。

  尽管如此,时至今日,在批评者眼中,与其说大卫是一名艺术家,倒不如说他是一名商业黑客。其作品往往浮于表面,拈轻避重,或平铺直叙或曲意逢迎,其表达方式偏于戏剧化、情境化,深度与锐度欠奉。“他是一名扎根于时尚界的艺术家。从历史角度看,相对于顶级艺术与拍卖室,‘时尚’是个肮脏的字眼。”摄影专家约书亚·霍德尔曼的说法无疑颇具代表性。

  就连利华大厦艺术馆馆长理查德·马歇尔亦承认自己曾抱有类似偏见。然而,最终成型的作品却给予他不小的惊喜,显而易见,大卫正试图“拓展其表达方式”。另一方面,诚如洛杉矶当代艺术馆馆长杰弗里·戴奇所言,作为一个游走于先锋艺术与流行文化之间的特殊存在,大卫的摄影作品始终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Copyright © 2009 - 2016 梦幻艺术网 版权所有
吉ICP备13003367号